目录:
比特币能否成为通用货币
比特币暴涨
比特币能不能作为货币
将来比特币有可能成为货币吗
比特币成全球货币
比特币能否成为通用货币
1、比特币的前辈黄金、白银从货币的舞台上退下来,比特币能登上舞台成为货币吗?回答是不能。现实环境不存在比特币成为货币的条件,如果比特币能够成为货币,黄金、白银就不会从货币的舞台退下来,成为买卖的对象。占据货币位置的黄金、白银都成不了货币,凭什么比特币能成为货币呢?
2、黄金、白银从货币舞台退下来的原因是现代经济不存在商品交换,存在商品交换是黄金、白银成为货币的先决条件。比特币要成为货币,前提条件是存在商品交换,现在不存在商品交换,比特币无法成为货币。
3、货币比较复杂,人们用商品货币的概念、信用货币产生的逻辑分析的是债务货币。张冠李戴是人们研究货币的常见方法。“存款”、“贷款”、“存款准备金”是商品货币的概念,“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货币乘数”是信用货币的逻辑,现实中现在只存在债务货币,不存在信用货币、商品货币。商品货币已经不存在了,存款、贷款、存款准备金这些概念已经变性了。存款是银行的债务,贷款是银行的债权,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的债务。信用货币不存在了,存款不会创造贷款、贷款也不会创造存款,货币乘数早已不存在了。
4、比特币只有2100万枚,我们现在假设比特币能成为货币,一张桌子、一辆汽车、一台电脑的价格是多少比特币?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比特币表现,商品价值和比特币的共同点是生产出来的,比较商品和比特币大小的是生产时间。比特币可以扩展为以太坊,以太坊可以扩展为空气币,受2100万枚限制的比特币,最后会衍生出许多其他货币。商品生产是随技术进步生产率越来越高,比特币随技术退步生产率越来越低,结果是商品价格不断下跌,商品生产者因为商品价格下跌、出现亏损而纷纷倒闭。比特币当货币,将会由于商品价格不断下跌、通货紧缩而导致经济崩溃。
比特币暴涨
1、我们都知道,比特币之所以出现是因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给全球带来了深重的金融灾难,中心化的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会来来很多危害。因此,中本聪决定发明创造一种货币,他认为在数次的金融危机中,中心化是导致的主要原因,而比特币即便年年有波动,但至少是公平透明的,去中心化的,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人们财产利益,避免了通货膨胀中遭遇资产缩水。
2、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把货币定义为“一般等价物”,作为金银的货币的一般特征是价值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等。此时我们看比特币满足这三个特征——作为数字货币,只要人们共识足够大其价值就可以足够大,可以无限细分,存储于电子介质中便于携带和保存。从货币特征看,比特币似乎有作为货币的潜质。
3、比特币基于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天然去中心化,或者说去银行化、去金融机构化,没有中间人、不受政府干扰、交易地址与IP没有关系,交易双方的身份和位置信息都无法被追踪,这些都与暗网的高匿名需求和安全需求不谋而和。
4、所以,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比特币外溢成为一种社会产品,作为一种支付手段是没有问题的。另外,比特币的价值以及它要发挥支付手段功能还取决于全社会的人是否接受。故目前看来,比特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是不现实的。这种意义上比特币只是一种资产,是和黄金相同性质的保值品,是共识的产物,其作为一种投资资产的价值还是可以的。
比特币能不能作为货币
1、很多东西都具有货币属性。但是好的货币,要能够有效发挥交易媒介、价值尺度职能。这要求币值具有稳定性。好的货币,既不能因为滥发而出现通货膨胀,也不能因为供给不足而出现通货紧缩。同时,当经济需要减少货币量的时候,还能够有效减下来。
2、主流经济学为什么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行政垄断货币发行,很可能跟他们没有正确的垄断理论有关系。他们认为垄断存在无效率,应该反垄断。可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要求货币具有唯一性,因此即使在自由货币制度下,也会产生垄断。反正都是垄断,反正都存在无效率,那么还不如让行政垄断货币发行算了。
3、实际上,虽然垄断和行政垄断都有垄断两个词,但其实它们是根本对立的两个东西。垄断是普遍产权保护的结果,是市场竞争的产物,而行政垄断是破坏普遍产权保护的结果,是反市场竞争的产物。垄断不是问题,应该反对的是行政垄断。
4、人们追求成本最小化,这很好理解。但没有成本又并非好事。成本是一种重要约束。没有成本的世界不会更美好。没有成本约束,就没有办法从根本上约束货币超发。与今天的法币制度相比较,金本位之所以能保障不滥发,正是因为黄金的开采需要巨大投入。
将来比特币有可能成为货币吗
1、近几天各个新闻媒体都有比特币兑换人民币价格“大涨大跌”的新闻报道。有新闻指“11月19日中国市场比特币交易价格最高逼近8000元,20日收盘价跌至4150元,一夜之间近乎腰斩,当天一度下探至2888元。”(《财新网》2013年11月22日)这个事情也成为这几天与朋友讨论的热点问题——如何评价比特币。本文将试图整理比特币的各种特征,并尝试做出回答。实际上,比特币作为一种电子货币,其设想至少在1992年就已经被提出。其核心在于,以计算机快速的加密能力,去形成一个无法被破译的数字文件,以形成完全匿名的电子货币。由此,以打破银行、政府等“婆罗门”的机构对于货币的垄断。也就是说,比特币的核心在于“匿名性”和“非垄断性”。而这两个属性在中国的语境下并不好理解——但对于任何理解1968的世界革命的精神属性的人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而最早的电子货币玩票者,也是一群“密码朋克”。加密的能力,对于许多地下金融业者而言,简直是超级巨量的福音。毕竟,现行的货币汇兑系统始终是处于各国央行管控下的银行系统完成的。任何交易再匿名,监管者只需调阅账户往来记录,就能摸清楚整个资金的流动方向,从而发现潜在的非法金融活动。现实中,仅仅是在中国,以此种方法侦办的案件就可以说“不计其数”。而有了匿名货币,监管者至多只能看到货币现在的拥有者的情形,一旦电子货币发生了转移,再从线上找到其去向就根本不可能了。说到这里,也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各国的央行不会承认比特币的合法地位,而比特币算法的发明者中本聪也在现实世界查无其人。要知道,这个技术并非是由横行各国的江洋大盗们发明的,而是一群“未来主义者”。当然,本文并不打算给读者科普科技朋克和玩票精神的宏大叙事与话语对抗的背景。在我看来,匿名性的货币的本质不在于“匿名性”及其引申的“反垄断”,而在于“货币”的属性。在传统货币理论中,把“反垄断”和“货币”放在一起叙述的,是很多人听说过的奥地利学派。比如按照米塞斯的说法,货币的发行应当实现百分之一百的准备金水平,而且准备金必须是足量的实物黄金。否则,没有发行数量约束的主权货币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直接税收的约束或者铸币税的冲动)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反之,通货紧缩也会是个问题。(写到这里忍不住要揶揄某逼社,天天喊着奥地利学派无条件反对政府存在。你们怎么不把比特币的“胜利”归结于奥派的胜利呢?)说到这里,但凡对货币理论有所了解的童鞋们或许都能想起一句有意思的话“懂钱容易,懂货币更难”。各家货币理论对于怎样的政策选择才能形成好的货币的主张都说不到一块去,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可以归结于“相机抉择”,即“看情况而论”,依据市场的波动决定货币的诸种政策;货币学派则主张“单一的货币政策”。奥派在这个问题上帮不上忙,因为他们不承认主权信用货币的概念。但无论如何,稳定的币值系统都是一个必须达成的目标。在真实世界的货币史中,对应于这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两种主张,对于稳定币值具有启发意义的事件,我觉得可以列出来作为参考的有两个:一个是西汉初年文景时期到汉武帝末期的货币政策变化与币值波动;一个是1950年前后上海的军管会统筹推广人民币的举措。(详细的材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看赖建成的《经济史的趣味》和《三联生活周刊》第528期《上海1949:一场比战争更宏大的较量》)简单地讲,前者是允许私人铸币下“良币驱逐劣币”到政府收归铸币权后的“劣币驱逐良币”;后则则是“实物本位”的货币政策。前者的启发在于,良好的货币应当允许持有者自由选择,这样市场会不断提升货币的质量;后者则在于以实物为锚的货币才可能真正成为稳定和可被接受的货币。由这两个相关的启发,其实已经可以初步给出比特币进行的具体标准了:被人们所选择,如果人们不选择,它便没有价值;有一个稳定的价值预期,即货币锚;但在比特币上,这两个要求却很吊诡地形成了一组内在的逻辑冲突。比特币本身的存在形式并非是实物,而是一组储存于各种可被解码的介质上的数字——数字的可复制性决定了要维持人们去选择它,他必须做出限制发行数量的约束承诺。否则,无限复制的数字所导致的通胀会让人们放弃这种货币;发行数量的约束意味着他并不能直接应对于货物产出的具体情形,也即不能满足货币学公认的基本定理:费雪公式。常识是,即使扣除通胀因素,真实产出的上升也一定意味着需要一个更大的货币供应量,否则会陷入货币流通速度减缓导致的通缩。也即是说,比特币自身设计的发行数量的约束承诺将导致比特币的价格不断上升,最终退出流通领域,仅构成第一个要件。那么此时,比特币会成为收藏品,而非流通中介了。在我看来,如果真的要构成一个稳定可信的信用世界货币,其发行量要么与世界产出的增长速度趋向一致,要么和人口增长幅度挂钩。总之,以一定幅度的稳定增发,维持自身的币值稳定很重要。在未来,或许会出现其他的虚拟货币与比特币竞争更好的发行机制。当然,本文的另外一个建议是,读者可以用手头的闲钱逢低买入几个比特币,因为要真的等来比特币被抛弃的时刻,还有很久。在此之前,比特币的价格还会涨很久吧。
比特币成全球货币
1、近来经常接到记者朋友打电话来询问比特币(BitCoin),想了解的问题往往是它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拿来取代货币的可能性与风险。我想今天的文章,就让我们来聊聊这个题目。
2、简单来说,你可以把 比特币 看做一种「虚拟的黄金」。和黄金一样,它必须要透过挖矿来开采,且总体的蕴藏量有绝对上限。但和黄金不一样的,它看不到摸不到,一切都是以计算机位元的方式储存 ── 因此是「Bit」做成的「Coin」。
3、比特币 背后是由一种 P2P 分散式的资料运算与储存结构,外加精心设计的算法,来确保它的稀缺性以及每个单位的独一性。不过这些技术细节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因此我们就不深入分析。
4、比特币的最重要特性,是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它就被设计为新供给量将逐年降低的「虚拟贵金属」。也就是说,假设全体人类对它的兴趣没有随之逐年降低,则这个虚拟贵金属的价值将会逐年成长,并且成长的幅度将随着供给与需求间的差距而加快。